嘉陵颌须鮈

Gnathopogon herzensteini (Günther, 1896)

地方名:


保护级别:长江上游特有鱼类


识别特征:

体长,稍侧扁,腹部圆。头稍大,略侧扁。吻短,末端钝。口小端位,口裂呈弧形。唇简单,较薄,唇后沟中断。口角具须1对,甚短小,其长度约小于眼径的1/2。背鳍较短,外缘平截,其起点至吻端较至尾鳍基为近,无硬刺。胸鳍短,后伸不及腹鳍起点。腹鳍短小,后伸可达肛门。臀鳍短小,其起点距腹鳍起点较距尾鳍基为近。尾鳍叉形,上下叶等长,末端圆钝。肛门位于臀鳍起点的前方。鱗片较小,胸、腹部具鳞片,腹鳍基部有三角形的腋鳞。侧线完全,较平直。体灰黑色,腹部灰白色,体侧上部色深,略带棕色,有几条黑色纵条纹,其上还有许多大小不等的黑色斑点,中部有一较宽的黑色纵条纹,从鳃孔上角直达尾柄中央,后段色深。背鳍上半部有一黑色斑纹,前端稍扩大呈一黑斑,其余各鳍均为灰白色。


生活习性:小型鱼类,经济价值不大。生长缓慢,个体小,常见个体长为50—70mm。


食性:食性较杂,食物主要是藻类、水生植物、水生昆虫和碎屑等。


繁殖特性:性成熟年龄为1冬龄。生殖季节在5-6月。


分布:目前已知分布于嘉陵江中上游和任河(汉江水系)。


研究进展:

[1] 谢从新, 张其林, 杨治国. 嘉陵颌须鮈的个体生殖力. 四川动物, 1990(03):38-39.

[2] 谢从新. 神农架嘉陵颌须鮈年龄与生长的初步研究. 华中农学院学报, 1985(01):41-48.